秋冬养生,非汤莫属!给力膳食方
秋冬养生,非汤莫属!给力膳食方
倘若我们能依时寻养,日常根据自身体质及饮食嗜好,适当进食一些具备滋补、润燥等功效的膳食方,则对于预防秋冬干燥,大有裨益。
这里,给大家推荐秋冬最易进补的汤汤水水,不妨收藏,好好给自己补补~
指导专家:全世建/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
汤:一年四季都要喝
喝汤,大家并不陌生。然而,在古代,汤其实是开水、热水的意思。
汤作为热水适合泡,更适合喝。按照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16)》的要求,每人每天宜摄取水1500~1700毫升。在干燥的秋季,这个量可酌情增加。
喝汤:35℃~40℃最佳
现代研究发现,当食物的温度与人体的温度大致相当,即保持在37℃左右时,体内的各种消化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;否则,不利于食物营养成分的吸收。
喝水亦如此。35~40摄氏度的温水,是胃肠道感觉最舒服的温度。尤其秋冬季节,要养护肠胃,不建议喝太凉的水。
当然,水太烫也不好。过烫的液体进入食道,会破坏食道黏膜和刺激黏膜增生,可能诱发食道癌。
汤泡脚:21~23点为宜
人体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投射区域,坚持泡脚,可刺激脚部穴位,达到舒经活络、颐养脏腑、延年益寿的功效。
每晚亥时,也就是21~23点之间,肾经气血比较衰弱,可借助泡脚来温补肾阳。秋冬睡前半小时泡脚,可扩张下肢血液循环,增加身体热量,促进睡眠。
通常,泡脚的水温以40摄氏度左右为宜,时间不超半小时,后背、额头微微出汗即可。
汁:比汤更易吸收
所谓汁,是指植物的鲜榨汁液。比起直接把植物吃掉,经过外力加工的汁,既包含特定的营养成分,又能更快地到达体内,濡润身体。
古时大夫治病,就常将草药榨汁,令病人缓缓地、小口吞咽,以达到滋阴、养胃等功效。
麦门冬汁
麦门冬常简称麦冬,具有润肺养阴、益胃生津、清心除烦的作用,是中药里一味非常好的补阴药。
日常有咽干口燥、便秘、尿黄、五心烦热、潮热盗汗等症状的人群,居家可常备麦冬,用以养生。
生嚼
新鲜麦冬可直接嚼着吃。比起喝水,它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消化和吸收,就能直接转化为人体津液,快速止渴。
泡水喝
平素嗓子干哑的人,可用麦冬泡水喝。泡过水的麦冬也别浪费,可嚼碎后咽下,虽嚼着苦,但回甘不错。
榨汁
麦冬既可以替代甘蔗,组方五汁饮;也可以单独榨汁饮用。同时,汁液里加入适量冰糖,可降火去燥,适合心烦易怒的人;加入一匙蜂蜜,可润肠通便,适合皮肤干燥、便秘者;加入少许莲子心,可增强清心除烦的功效。
注意:虚寒泄泻者,慎用麦冬。
浆:酸甘化阴很养人
在古代,浆其实是水和米发酵后所生成的一种较浓的液体,譬如醪糟。
而现代社会的浆已不再局限于醪糟了,水和任何发酵后食物的混合体,都可以被称为浆。例如老北京人喝的豆汁儿,再如酸奶。
自制酸奶
食材:常温纯牛奶或巴氏牛奶500毫升、市售酸奶50毫升。
方法:
1.以10:1的比例,往牛奶中倒入酸奶,充分搅拌至均匀。
2.以保鲜膜封住碗口,用牙签往膜上扎一个小孔,再放入电饭煲中。
3.往电饭煲中添水,水面与碗内的液面平齐,然后将电饭煲定为保温模式3小时,断电后再继续焖3小时。
4.当碗中的奶液变为细腻嫩滑的凝冻时,即可出锅,并可酌情添加红糖液、姜汁、蜂蜜、坚果、水果等口味辅食。
适合人群:酸奶营养丰富、濡养肠胃,适合普罗大众日常食用。尤其乳糖不耐受者、抽烟人群、习惯性便秘者、萎缩性胃炎患者、骨质疏松人群等,平素可多摄入,于健康有益。
TAG标签:
组织胞浆菌病看病经验分享生殖器疱疹和龟头炎的区别
早搏的护理办法都有哪些
盆腔炎疾病会给患者造成什么危害